青山起伏樹蔥茂,塔頭湖河風光好。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鐵西林場用40年的實踐,繪就了全面小康的生態底色。
日前,經濟日報記者來到鐵西林場,與76歲的張洪田老人一起巡山。廣袤的針闊混交林中,不時有野雞出沒,遼闊的濕地草場尚未返青,白鷺鳥在其間時而駐足時而飛翔,一條塔頭湖河貫穿林區,串聯起多個人工湖泊水庫……
而在40年前,這里是一片過火后的荒山荒地。40年來,張洪田帶領當地人植樹造林,讓一座座荒山變成茫茫林海。
張洪田曾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,先后兩次被授予“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先進個人”。如今,他常年居住在鐵西林場的平房,每年都開著皮卡車巡山超過2萬公里。
“植樹造林的本事是我年輕時在國有林場學的?!睆埡樘镄χ嬖V記者。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,他帶領幾十名鄉親到周邊國有林區“搞副業”,抬木頭、歸楞裝車、伐木清林、刨穴植樹……第一次就給生產隊賺回了5000元。
“木材真值錢,林業真有錢。”這是張洪田年輕時最直接的感受。他渴望有一片林業舞臺,建設“綠色銀行”。
1981年,當地林業部門把縣城40公里外的16365畝兩荒地作為造林地,劃撥給當時張洪田負責的村級企業——鐵西企業公司,成立鐵西林場。
有了夢寐以求的造林地,張洪田帶領幾十名員工大干了起來。拿著鎬頭、鐮刀,一頭鉆進大山,住地窨子、飲山澗水、吃山野菜,汗水灑滿荒山,腳步遍及溝壑?!爱敃r條件艱苦,但干勁十足?!睆埡樘镎f,沒想到一干就是40個年頭。
在植樹造林方面,張洪田有自己的一套打法。他根據原生植被特點,對山頂上的天然林木保留不砍,這叫“戴山帽”;對山腳下立地條件好的地塊進行清理造林,這叫“穿裙子”。這種植樹造林方式,既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態,又形成了成片成帶的人工林,實現了天然次生林與人工林的結合。在造林同時,他還進行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,依山造湖、筑壩蓄水,把幾百畝耕地“退耕還濕”。
1993年11月,經密山市政府批準,密山市鐵西林場自然保護區成立。1996年11月,經黑龍江省政府批準,晉升為密山市鐵西省級自然保護區。
鐵西林場成為保護區后,張洪田更不敢怠慢這片樹林。為防止亂砍盜伐和盜獵,保護區周邊建了8個管護站,并組建了森林巡護隊,10多個人常年在深山老林巡邏。
樹木,不能亂砍盜伐;動物,不能盜獵;濕地,不能再墾。這是張洪田給自己立的“規矩”,也是給別人劃的“紅線”。
如今,鐵西林場自然保護區得到良好管護,山水林田湖草沙實現了和諧共生。區內植被類型多樣,包括針葉林、闊葉林、灌叢、草甸、水生植物等,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8種。保護區內還有脊椎動物306種,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42種,梅花鹿、金雕、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都在這里安了家。
“我們通過村級企業的短期經營性收入‘以短養長’,累計向林場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,植樹造林近2萬畝、撫育次生林3000畝、保護濕地7800畝、管護林木18萬畝?!睆埡樘锔嬖V記者,良好的生態環境,也讓鐵西林場被評為國家濕地公園、國家4A級景區。
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,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。鐵西林場不斷增加的生態效益,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。
鐵西村經濟合作社經理王作福告訴記者,鐵西林場除了帶動當地村民就業,每年還能為鐵西村帶來集體收入20萬元。
鐵西森林公園和天然形成的中俄邊境界湖興凱湖一道,成為當地百姓休閑觀光“打卡”好去處。
“目前,我們正在修建唐宋文豪詩詞書法石刻園林和東北抗聯英雄詩詞碑林,就是要讓自然和人文交相輝映?!睆埡樘锶栽诰摹按虬纭敝F西林場。在他看來,小康生活不僅體現在物質生活層面的富裕,更體現在生態環境層面、人文精神層面的富足。(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 浩)